台风“普拉桑”二次登陆上海奉贤,明天起华东地区有强风雨

界面新闻记者 | 张旭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继台风“贝碧嘉”之后,今年第14号台风“普拉桑”于今日先后登陆我国浙江、上海。

据中央气象台2024年9月19日消息,今年第14号台风普拉桑(强热带风暴级)的中心已于今日傍晚6点50分前后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级(2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0百帕。

另据上海中心气象台消息,今年第14号台风“普拉桑”(热带风暴级)的中心已于今天(19日)21时45分前后在上海市奉贤区沿海二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23米/秒),中心最低气 压为995百帕。这是有气象记录以来,上海首次在三天内登陆两个台风。

台风“普拉桑”路径图。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此前上海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田洪军介绍普拉桑对上海的风雨影响将在其二次登陆后变得较为明显。

这次台风影响过程中,一方面,要警惕台风过境时,上海处在危险半圆所带来的风险。另外一方面,普拉桑走远之后,它的残云系还会和冷空气结合,给长三角区域持续带来大雨,甚至暴雨。上海市气象局服务首席邬锐特别提醒,台风登陆并不等于影响结束,有时候风雨还会持续。

据中国天气网报道,受其影响,今明天9月19日至20日,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地部分地区有强风雨天气

报道称,继台风贝碧嘉之后,普拉桑仅隔三天多再次登陆华东,江浙沪一带台风影响区域有所重叠,并恰逢天文大潮,需注意防范。

为防范台风,界面新闻9月19日从应急管理部获悉,国家防总维持针对浙江、上海、江苏的防汛防台风四级应急响应。此外,国家防总办公室派出的工作组继续在浙江等地一线协助指导防汛防台风工作。

另据央广网从浙江省应急管理厅获悉,根据《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和“1+9”总体方案,浙江省防指决定于9月19日9时30分将防台风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浙江海事局也于18日18时启动浙南海域二级防台风应急响应,于19日8时30分启动浙北海域二级防台风应急响应。

同时,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气象局19日7时34分联合发布山洪灾害预警称,预计19日8时至20日8时,黄岩区、仙居县、临海市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较大(黄色预警),象山县、宁海县、安吉县、三门县可能发生山洪灾害。

此外,界面新闻注意到,受台风“普拉桑”影响,浙江省多个景点包括南沙景点、东沙景点、乌石塘景区、白山景区已于9月19日上午10点起暂停营业。

据“普陀山风景区”微信公众号9月18日消息,因受第14号台风“普拉桑”影响,普陀山航线定于9月19日全天停航。另据该微信公众号9月19日消息,因风力减弱,9月20日朱家尖普陀山航线普通客船及商务快艇恢复通航。

此外,“东沙旅游”微信公众号9月19日消息,岱山东沙古渔镇景区发布闭园公告称,东沙古渔镇景区自2024年9月19日(周四)起临时关闭,具体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另据杭州日报报道,受台风影响,多地晚自习暂停。记者了解到,宁波多地教育局已发出紧急通知,对晚自习、晚托班做出暂停一天的最新安排。

此外,途径杭州的多趟列车也采取停运等措施以此防范。据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消息,铁路部门计划对19日途经杭深高铁、杭台高铁等线路部分旅客列车,采取临时停运、缩短运行区段等措施。

台风“普拉桑”威力如何?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叶梦龙介绍台风“普拉桑”路径与“贝碧嘉”有一定相似,虽然强度明显不及“贝碧嘉”,但它移动速度很快,因此具备很强的冲击力,江浙沪等部分沿海地区风力可达8至9级、阵风10至11级,大风影响不可小觑,并恰逢天文大潮,需注意加强防范强风及风暴潮的不利影响。

叶梦龙提醒,“普拉桑”登陆后,移速会有所减慢,并且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碰撞,会激发出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其中,明天江苏中北部等局地或现极端强降雨,并伴有短时强降雨、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局地可能有龙卷,公众请关注临近预警信息,及时做好防范。

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9月以来,共有5个秋台风接连生成,其中,“摩羯”、“贝碧嘉”和“普拉桑”均登陆我国。

秋台风是指9月至11月生成的台风,与夏台风相比,它们往往路径多变、强度更强、登陆地点更偏南。

今年9月的秋台风是否偏多?中国天气网大数据显示,从台风生成和登陆个数来看,西北太平洋和南海9月平均生成5.03个台风,为第二高产月,平均有1.6个台风登陆我国,仅次于最活跃的8月和7月。根据预报,未来10天,西北太平洋还将可能生成1个台风,今年9月台风生成个数和登陆个数均会较常年偏多。

对此,中国天气网提醒,华东地区台风接连来袭,需防范强降雨叠加效应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普拉桑”登陆前后恰逢天文大潮,江浙沪等地沿海需防范风暴潮影响,公众请避免在强风雨时段外出,做好台风防御工作。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dashboard.liangstudy.cn/study/24953.html